后台服务性能指标
时间:2018/6/23 18:26:10
参考:
性能指标#
-
PV(Page View):页面访问次数
假如要搭建一个500PV的网站,则服务器每秒处理的请求数量(QPS)为:
1 2
# 80% 40% 表示一天有80%的请求发生在40%的时间内 每台服务器每秒处理请求的数量= ((80% * PV)/(24 * 60 * 60 * 40%)) / 服务器数量
则一台服务器每秒要处理
115.7
个请求。 由于请求的发生的时间不均匀,因此实际需要 比115.7
更大的 QPS。 -
UV(User View):来访用户数量:
通过Cookie等方法鉴别用户,统一用户访问多次只记一次。 * IP(Ip View):来访IP数量:
通过IP地址进行统计,同一IP地址只计数一次。
-
RT(Response Time): 响应时间
系统对请求作出响应所耗费的时间,通常指所有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或者最大响应时间。不同类型的服务对相应时间的要求不同如游戏和网站。
响应时间可以有:单个服务的响应时间,一个模块的响应时间,整个系统的响应时间等。
-
TPS 吞吐量:
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。从客户端发出请求到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,为一个完整的请求。
-
并发连接数-SBC(Simultaneous Browser Connections):
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,并建立了TCP连接。每秒钟服务器链接的总TCP数量,就是并发连接数。
-
QPS(Query Per Second)/RPS(Request Per Second):每秒查询数
客户端在建立完连接后,向http服务发出GET/POST/HEAD数据包,服务器返回了请求结果后有两种情况:
- http数据包头包含Close字样,关闭本次TCP连接;
- http数据包头包含Keep-Alive字样,本次连接不关闭,可继续通过该连接继续向http服务发送请求,用于减少TCP并发连接数。
测试原理:
- 每个并发1请求,多个并发进行;
- 多并发、每个并发多个请求进行,总的请求数将会=并发数*单并发请求数